德语专业

一、专业概况

        德语专业创立于1958年,为华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德语专业,2021-22年先后入选省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德语专业排名12(B级), 2024年软科专业排名10(A级),进步了2名、本学科有德语语言文学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和专职科研岗。本专业秉承中国籍犹太裔学者朱白兰(Klara Blum)筚路蓝缕、执教我系二十载的精神,坚持国际化办学,专任教师中有4名外籍教师,包括长聘德籍(副)教授(均获德国教授资格)2名、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德籍专家1名、语言外教1名。4名中国教师均在德国或英国名校获博士学位,拥有6-10年国际学术培养经历。本专业还与德国科隆大学、凯姆尼茨工业大学建立了交换生项目(为期半年或一年),每年派送14名学生前往德国学习。基于师资优势和以德语文学为主的专业特色(德语文学博士6名,社会学博士1名),本学科注重培养中西融合的国际化、学术型复合研究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知识层面:掌握德语语言知识、德语国文学知识、区域与国别知识。深入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在多语、多文化的对比中建构跨语言、跨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人文与科学素养,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原则上,全体学生参加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和德语专业八级考试。

能力层面: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 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价值层面: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具有普遍同理心。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创新、合作和敬业精神。善于分析、思考和研究,敢于质疑、否定和批判。

 

四、课程体系

        德语专业本科阶段拥有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两大版块,其中学科专业课程由大类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提升课程六个部分构成。

    (一)公共课模块

        公共必修课严格落实学校要求,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军事教育、劳动教育、形势与政策和国家安全教育等。落实5+1+N本科生思政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确保学生在本科阶段至少修读1门“四史”课程。

通识教育课最低总学分要求设置为8学分,其中须包含2个学分“艺术与审美”课程。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已明确通识教育课程学分修读要求,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原则上学生不选修本学院开设的通识教育课。

    (二)专业课模块

    1、专业必修课程

    ①大类基础课程:针对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大类培养模式,德语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以第一学年为主,包括外国语言文学导论、区域国别研究概况、人工智能导论、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②专业基础课程:德语系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设置在低一二年级,旨在培养低年级本科生专业外语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课程包括基础德语(I—IV)、德语听力(I—II)、德语会话(I—II)、德语基础写作、德语视听说、德语语法、德语演讲等课程。

    ③专业核心课程:德语专业从第五学期开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着力推进学生在德语能力、学术研究方面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开设有高级德语(I—II)、德国文学与艺术、德语读写、汉德翻译等课程。

    ④专业实践课程:含德语学术实践训练(I—III)、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2、专业选修课程

    ①专业基础选修课:本系列课程是对专业基础课的拓展和延伸,包括德语高级会话(I—II)、德语中古近代文学史、德语现当代文学史、德语语言文化系列讲座、文学理论与实践I、德国思想文化史等课程。

    ②专业提升课程:本系列课程主要为高年级选修课,含德语高级视听说、文学理论与实践II、德语文学经典阐释(I—II)、德语语言学导论、德语报刊阅读、德语学术写作训练等课程。

 

 五、师资队伍(结构、数量、职称、学科背景)

——教授(博士生导师)2名:杨劲(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德语文学)、Carsten Rohde(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德语文学;拥有德国教授资格)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名:陈郁忠(图宾根大学博士;德语文学)、Anno Dederichs(预聘助理教授、图宾根大学博士;社会学;拥有德国教授资格)

——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2名:徐爽(慕尼黑大学博士;德语文学)、邹业筠(伦敦国王学院和柏林洪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德语文学和比较文学)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德籍专家1名:Melanie Späthe(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硕士;德语教学法)

——语言外教1名:波兰籍Szymon Gebus(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博士;德语文学)

 

六、教学条件

        足球投注平台-足球下注app-足球投注网址 ,位于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园东南区258号,学院拥有独栋6层建筑;另有第三教学楼四楼南梯区域,作为外语教学中心教师的办公和研讨场地。足球投注平台 大楼配备各类不同规格的多媒体教室、同传语音室、报告厅、自习室、会议室等22间,“足球投注平台 校友之家”公共区域、一楼大厅公共区域,满足师生研讨和自习需求;饮水设备、咖啡机、自动柜员机齐备;校园网络全覆盖,能够充分满足专业教学和科研需求。

        依托中山大学南校园优渥丰富的图书馆资源,足球投注平台 为师生提供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论文等电子资源和图书、报纸、古籍文献等纸质资源。同时,学院也建有外语专业小图书室(606)、韩礼德捐赠图书室(222),收藏有大量外语专业书籍、功能语言学专门书籍,供学生们借阅和进行学术研究。另外足球投注平台 还引进了英语作文自动批改系统、智能测试云平台、在线翻译系统、区域国别研究系统等。学校则引进了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WE Learn随行课堂。德语系资料室供所有学生使用,纸质版中德文图书可供学生借阅,设有德国学术中心讲师工作书籍库。另外,系里老师集体自建的电子版图书和音像资料库供免费享用。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华南地区办事处设于广州,便于学生获取相关留学咨询。德籍专家Melanie Späthe在广州每月举办德语角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堂外与来自各行各业的母语者面对面交流,拥有宝贵的语言练习和文化沟通契机。

        2024年10月,1988级德语系校友王忠青捐资一百万元设立德语专业“昭月”奖助学金,用于奖励和资助德语系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及德语系建设发展。捐助项目的各项举措拟于2025年开始具体实施。

        足球投注平台 以优质的软硬件实力,为师生提供学术、科研、工作、学习的有力保障。